吳振武:適時而至、應運而生——《出土戰國文獻字詞集釋》發佈會致辭
適時而至、應運而生
《出土戰國文獻字詞集釋》發佈會致辭
尊敬的曾先生、顧總、偉武老師、各位教授、各位朋友,今天由曾憲通教授、陳偉武教授率領中山大學中文系古文字研究團隊編撰的《出土戰國文獻字詞集釋》在中華書局出版問世,這是我們古文字學界一件十分值得慶祝的大事。
戰國文字研究是當前古文字研究領域中的熱點,而考釋文字、訓解詞義、解讀文句諸端則是戰國文字研究的首要任務。近年來,戰國文字新材料不斷湧現,研究成果日新月異,而考釋結論卻往往紛紜多歧,令研究者無所適從。因此網羅眾說、排比歸納、擇善按斷這類大型“集釋型”的基礎工作顯得十分重要。然而就戰國文字材料而言,局部的集釋著作有一些,而大型、綜合的工作未能付諸實踐。這不僅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戰國文字研究本身的發展速度,也嚴重影響了其他相關學科對出土戰國文字材料及時有效的利用。也因此,一部既能全面詳盡地展現前人研究成果且能充分反映當前研究水準、爲未來發展打下堅實基礎的大型戰國文字集釋型工具書,成了古文字學界乃至傳統人文學科學者的共同願望。中山大學古文字團隊編撰的《出土戰國文獻字詞集釋》正式出版,實現了學術界的這一願望。正可謂“適時而至”“應運而生”。
吴振武教授致辞
《集釋》全書18巨册,正文17册,索引1册。共收出土戰國文獻所見字、詞近8000個,全書依《說文》體例,以字係詞,依次羅列諸家考釋意見於相關字、詞之下,最後殿以編者的按斷。全面詳盡地展現了戰國文字的研究成果,充分反映了當前戰國文字研究的學術水準。
《出土戰國文獻字詞集釋》書影
《集釋》將資料採集的完備性和裁擇的精審性有機結合,戰國文字研究中有價值的考釋意見幾乎已大備於此,同時又果斷摒棄了許多毫無根據的臆測之辭。更爲可貴的是,該書保留了一些今天看來不能成立但在學術研究進程中曾經有過重要影響的意見,更加客觀地展現了戰國文字研究的發展歷程。《集釋》將資料性與前沿性融於一體,在按語部分會聚了編者的許多研究心得,既總結檢討了前人研究的是非得失,又聯繫前後時代的文字資料,利用最新的材料和成果,對出土戰國文獻中字詞的釋讀問題做出判斷或發爲新說,具有較強的前沿性。
字、詞研究並重也是《集釋》的一大特點。該書的研究對象不限於單字,而是特别注意各單字帶出的詞語,不但強調出土戰國文獻作爲古文字資料的屬性,而且重視其作爲漢語史料(特别是詞彙史料)以及歷史文化資料的屬性,從而給讀者提供了更加豐富的語言和歷史文化方面的信息。此外,《集釋》主編和各分卷主編長期從事戰國文字的研究,並有較高的研究水準,這使得《集釋》的準確性與權威性得到較好的保證。可以預見,《集釋》的出版必將與《甲骨文字詁林》《金文詁林》等工具書配套成龍,共同構成古文字考釋成果的會典系列,成爲古文字研究領域裡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集釋》的編者十五年如一日,慘淡經營,令人感佩。回想起來,在戰國文字研究方面,中山大學是有悠久的傳統的。從容庚先生解放前的《鳥書考》,到六十年代商承祚先生的楚帛書研究,再到曾先生他們那一輩學者的楚簡和曾侯乙編鐘銘文的研究。一路下來,古文字學界受益匪淺。今天如此重要的大型戰國文字工具書的推出也可以視爲中山大學同行在落實習總書記“517重要講話”中 “重視發展具有重要文化價值和傳承意義的‘絕學’、冷門學科”的重要見證。最後,我們感謝中山大學,感謝中華書局,感謝在座的各位!謝謝!
2019年4月27日